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前沿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构筑准入新门槛

信息来源:中国一汽网 宣布日期:2022-11-15 12:43:12

  近年来 ,全球汽车工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生长的趋势已日渐清晰 。相较于美欧等国家地域 ,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起步较晚 ,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位于第一梯队 。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 ,打破了传统的汽车工业供应链体系 ,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生长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遇 。

  “换道超车” 国产汽车零部件迎新机遇

  汽车零部件行业对汽车工业的依存度较高 ,汽车工业的生长水平决定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生长偏向、模式和需求 。

  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49万辆 ,销量为352.05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59.48%和157.48%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物在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 ,在新能源配套产物领域能够占据先发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生长空间 ,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泛起向新能源化生长的趋势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梯队的我国 ,迎来汽车零部件工业“换道超车”机遇 。

  传统燃油车的供应链体系层层外包 ,形成“整车厂-一级供应商(Tier1)-二级供应商(Tier2)-三级供应商(Tier3)”的金字塔式供货结构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 ,传统国际Tier1巨头形成的森严壁垒逐步瓦解 。新能源车企往往倾向于接纳更为扁平灵活的供应链体系 ,以更快的产物迭代节奏顺应市场变化 。具体来说 ,现在的Tier2或者Tier3供应商可以越过Tier1直接供应给整车厂 。

  东莞证券分析师黄秀瑜认为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崛起 ,对零部件技术的掌握是整车工业久远生长的基本 ,整车厂零部件采购逐步国产化 。

  与进口零部件相比 ,国产零部件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随着整车厂逐渐加大成本管控力度 ,国产汽车零部件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上升 ,因此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

  目前 ,我国汽车工业已形生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东北等地域汽车和零部件工业集群 。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加速结构新能源汽车工业链 ,逐步构筑本土供应链优势 。

  壁垒仍存 “多方合作+并购整合”成突破口

  虽然汽车零部件工业市场潜力巨大 ,但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质量和宁静 ,因此整车厂对于供应商的选择非常审慎 ,普遍实行合格供应商准入机制 ,建立了完善且非常严格的认证体系 。这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 ,准入门槛仍然较高 。

  广东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关卖力人告诉记者:“由于汽车宁静性要求极高 ,车企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即使更换 ,对接纳一个新的零部件供应商也需要漫长周期 。因为我们需要凭据车企要求走完产物开发等等一系列流程 ,等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几年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

  据悉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首先需要通过独立第三方的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然后接受车企全方位严格审核 ,在研发能力、采购管理、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到达车企的尺度要求 ,才气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以及试错成本一定水平上制约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长 。

  因此 ,零部件企业在加强自身产物研发投入生产的同时 ,也在积极寻求合作 。普华有策《2022-2028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陈诉》指出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不停科技创新 ,提升自身研发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和与整车厂配套开发的模式 ,在众多汽车要害零部件领域打破了跨国企业垄断的格式 ,汽车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逐步得到认可 。

  目前 ,上汽公共已经和日本瑞萨配合建立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 ,合作研发汽车零部件;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的研究 。有的零部件企业则选择与IT企业合作 ,如伟世通与腾讯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数字化AI座舱解决方案 。“多方合作、配合研发”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生长的重要趋势 。

  此外 ,并购整合也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新市场领域、形成规模效应、谋求转型生长的重要途径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投资建厂、并购、合资等方式加快在国内外战略结构 。

  前瞻工业研究院相关陈诉指出 ,据不完全统计 ,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了21宗投资并购类的案例 ,其中传统汽车相关产物的投资并购案例有7宗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物投资并购案例有14宗 。从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并购案例来看 ,主要涉及核心零部件系统相关产物、轮胎、车身附件等方面 。重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并购来看 ,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无人驾驶、智能平台等方面 。

  政策加持 本土供应链加速构建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到达1万个左右 ,而这些零部件又涉及差异的行业和领域 ,在技术尺度、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目前 ,国家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的政策主要漫衍于汽车工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当中 。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生长的基础 ,是国家恒久重点支持生长的工业 。我国已出台一系列勉励汽车零部件生长的政策措施 。《汽车工业中恒久生长规划》指出 ,突破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先进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新质料、高端制造装备等工业链短板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 ,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 。

  《内燃机工业高质量生长规划(2021-2035)》提出 ,以颠覆性创新燃烧技术为目标 ,开发新一代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突破要害零部件技术 ,开发智能燃料喷射系统、高效增压和电动增压及要害传感器;开发新结构、新质料和新工艺 ,实现内燃机高强度、高效率、低噪音和轻量化 。

  以汽车大省广东为例 ,日前广东推出《广东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 ,尤其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等要害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开启加速攻关 。预计到2025年 ,广东省汽车产量突破430万辆 ,实现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1.25万亿元 ,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超5900亿元 。

  基于此目标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 ,广东省将从动力总成、底盘系统、智能网联、车身系统、工业软件、仓储物流等专业领域工业生长六大要害环节入手 ,建立宁静可控的要害零部件工业链配套体系 。

  业内人士认为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 ,掌握要害零部件核心技术 。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生长发动下 ,国内零部件企业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